教育学省优势学科

 

       教育学于1986年开始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生,1998年获批教育学原理硕士点,2000年、2006年先后获批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2011年获批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教育技术学成为省重点学科,2011年教育学一级学科成为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并于2014年和2018年连续入选江苏省高校第二、三期优势学科。本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B档,在全国教育学硕士点中排名并列第一,与8个博士点同档且高于6个博士点高校。


研究方向

1.教育学原理。该方向立足教育学根本问题,多元阐释教育本质,生存本体论等成果居于学术前沿;探究教育发展与社会、政治的理想关联,为当下教育问题的解决找到合理的方式;聚焦现代性问题,追问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拥有小学教育国家一流专业。

2.课程与教学论。该方向面向基础教育改革需求,在教学理念转化等方面积累丰硕成果;以“核心素养”“深度学习”为理论航标,在我国课程变革的运作机制范型等方面树立典范;以“三方协同”机制为抓手,实践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3.高等教育学。该方向系统开展院校研究理论研究,拓展院校研究的国别领域和研究深度,在国内处于领先;在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学院治理模式领域取得系列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对于大学组织制度变迁、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具有开创性和系统性。

4.教育技术学。该方向以智慧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研究为特色,智慧教育理论、智慧校园、智慧学习、智慧课程以及教育大数据等多个研究方向国内领先,拥有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省品牌专业,建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精品教材、国家规划教材,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5.教育史。


学科团队

本学科现有教师80余名,其中教授27名,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41名。2人受聘教育部教育现代化专家并入选中国知网教育学前50名高被引作者(排名1621);1人入选省“333工程”第二层次,9人入选第三层次;有6位教授在国际及全国性学会担任学术职务,被聘为副理事长或常务理事。


支撑平台

以信息化与智慧教育研究为依托,建成省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和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以留学生教育史为主攻方向,建有欧美同学会及省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各1个。以服务基础教育为面向,承担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学校入选全国推进卓越中学教师培养工作单位。

标志性成果

2015年以来,获批或完成国家级项目18项(含重大重点项目3项);《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的社会发展》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7年)。在《教育研究》《心理学报》以及SSCI一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获江苏省哲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2018年)、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2016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14年、2018年),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2017年),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一等奖(2018年),获批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16年)、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台湾科技大学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已派3批次研究生合计86人访学研修;与美国阿肯色大学、纽约皇后大学建立项目合作关系;多次受邀出席在哈佛大学等名校举办的留学生教育史国际研讨会并作大会报告;策划召开智慧教育国际研讨会,起草发布大会成果《智慧教育宣言》。


服务社会

引领基础教育变革,提炼区域卓越教师发展样本,《泰州师说》受到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批示并进行推广;《传承·创新·引领:共同体 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3个案例入选国家“立德树人”资源库;为教育部研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师能力表现标准》《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智慧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建议,获省委书记批示;智慧型课程形态入选中国教育信息化年度十大新闻,作为信息化创新案例收入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组织编写教育大数据白皮书;主执笔教育部《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参与完成国家首个对外教育援助项目《南苏丹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以及《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发展研究》等4份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

 

 

旧版云顶国际yd222 - 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版权所有 © 2016-2020 
电话:0516-83403356 电子邮件:chenl6666@126.com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政编码:221116  

Baidu
sogou